印尼擁有大量天然資源,人口結構非常年輕,新生代教育水平逐漸提高,本應是東南亞國家協會(簡稱東協)地區主要的經濟發展重點。但在繁華背後,印尼的產業結構與實質經濟無法進步;印尼是產油國家,石油工業卻被政治因素把持,呈現資源的誤置與扭曲而無法使國家富強。印尼的經濟與產業究竟是受到何種特殊的政治經濟結構影響?
本書以政治經濟學為基礎,透過汽車工業與石油資源兩個個案說明印尼產業「無科技工業化」與「資源詛咒」的現象。本書認為,印尼的產業發展受到國家統合、爪哇文化、經濟民族主義、蘇哈托家族與政商關係的制約。即使有近年政經轉型的制度調整,兩個個案說明:「制度創造結構;制度易解、結構難移」。解決政經結構的問題,印尼才可以進一步發展。
章節
- 總序(p.vii)
- 序(邸爾達)(p.xi)
- 致謝詞(p.xv)
- 緒論(p.xvii)
- 第 1 章 印尼的政治發展(p.1)
- 第 2 章 印尼產業的政治經濟特質(p.13)
- 第 3 章 印尼汽車工業的「無科技工業化」(p.25)
- 第 4 章 印尼石油資源的資源詛咒(p.37)
- 第 5 章 印尼石油產業的發展背景(p.45)
- 第 6 章 石油資源與政治經濟理論:結構與制度(p.53)
- 第 7 章 由「結構面」觀察印尼石油產業(p.65)
- 第 8 章 由「制度面」觀察印尼石油產業(p.71)
- 第 9 章 石油產業改革的「制度面向」(p.81)
- 第 10 章 石油產業改革的「結構面向」(p.91)
- 第 11 章 結論與反思(p.103)